别被脑CT报告吓坏了,聊一聊腔隙性脑梗死和脑萎缩|专家视角
导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有的老年人因头痛或头昏做了个脑CT检查,发现有腔隙性脑梗死(简称腔梗)或脑萎缩,结果吓得不轻。实际上这些情况是做脑部CT和核磁最容易“意外”发现的。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很多人一看到这样的结果,就自己吓自己,紧张得不得了。
作者:陈鲁原
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广东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来源:鲁 原 心 论 坛
腔隙性脑梗死--CT或MRI检查的意外发现
中老年人头颅CT或MRI检查报告,总是少不了腔隙性脑梗死(简称腔梗),甚至多发腔梗。腔隙(lacune)这个名词,早已有之,因病理学家尸检发现脑组织上的空洞而命名。1965年,神经病学家Fisher首次系统阐述,腔隙是脑深部小的梗死灶,进而演变为腔隙性脑梗死(简称腔梗)!后来,腔梗概念被影像学借鉴,在CT和MRI报告中广泛使用。中老年人头颅CT或MRI检查报告,总是少不了腔梗,甚至多发腔梗。腔梗的概念,在影像科大夫中很流行。
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很微小的脑梗死病灶,直径一般不超过1.5厘米,是由脑的小动脉的末梢支血管的管腔闭塞引起。由于末梢支动脉供血范围有限,只引起缺血性微梗死,形成所谓的腔隙,一般危害较小。由于梗死的部位位于大脑的相对静区,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神经障碍,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在做头部影像学检查或是尸检中才得以发现,故又被称之为“静息性梗死”或“无症状性梗死”。
应当指出,“腔隙”不一定等于腔隙性脑梗死,例如老年人的脑小动脉硬化造成血管与脑组织之间的间隙扩大;间隙中液体成分较多,容易在核磁共振成像中表现为腔隙样的改变。这种所谓临床下的腔隙灶往往在作脑CT或核磁共振检查时才发现。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肖哲曼教授告诉《武汉问医》,“腔梗的发展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很多人是因为年龄大了的增龄性改变,并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经常在门诊看到一些拿着CT或核磁共振片子的人紧张异常,就是因为检查报告上写着“腔隙”或“多发性腔隙”的字样。实际上完全不必害怕。
2013年AHA/ASA发表的《21世纪卒中定义更新》中,并没有涉及腔梗定义,仅在正文出现两次lacunar(腔隙)。2014年AHA/ASA版本与2015年中国版本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二级预防指南,均未提及腔梗。虽然腔梗叫得欢,但是,针对脑梗死的重要指南中却没有涉及腔梗。
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腔梗的病因不一定是小血管病变,大动脉病病变或心源性栓塞亦可导致“腔隙性”病灶;小血管病变也未必就是腔梗,也可导致面积较大的梗死。换句话说,虽然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多表现为“腔隙性”,但“腔隙性”梗死未必都是“小动脉闭塞性”。不过对于没有任何症状,经医生查体又是正常的人,应由医生结合片子作出具体分析,不要一概先入为主地认为就是脑梗死。另一方面,即便是腔隙性脑梗死,如果没有明显的症状,没有造成严重危害,也不必要担心。只要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以后定期的做健康体检就可以了。
脑萎缩--人老了脑体积也缩小了
随着体检及影像学检查越来越普及,很多老年人在做完头颅CT后看到报告单上写着:“脑萎缩”。什么叫脑萎缩。顾名思义,脑萎缩是指各种原因引起来的脑体积变小,细胞数目变少。用医学术语描述出来就是“脑回变窄,脑沟加深,脑室增大”,提示脑萎缩。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年龄。我们都知道白发苍苍与满脸皱纹是岁月的痕迹,却不知很多的脑萎缩其实也是时间的刻画。
产生脑萎缩的原因也包括病理性(疾病)因素。有些疾病可导致脑萎缩,使脑血管长期慢性缺血,导致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微血管的有效血液灌注不足,脑组织处于慢性缺血、缺氧状态,脑细胞形态及功能受到影响,即形成脑萎缩。
白发和皱纹是看得见的衰老,而人脑的衰老也是岁月的刻划。大多数正常老人的脑萎缩为增龄性脑萎缩,是人体衰老的生理过程,属于生理性脑萎缩。随着年龄增大,部分脑细胞逐渐出现程序性死亡,这种过程在我们步入成年阶段就开始出现了。早期阶段,脑组织大约每10年才萎缩2%,到60岁以后这种过程就变得十分突出,脑组织每年就要萎缩0.5%~1%。正常人脑重量约1500克左右,而80岁老人的脑重量减轻10%左右。也有研究表明,人到40岁以后脑细胞数目会逐渐减少,50岁可减少20%,70岁后减少20-30%。这种生理性脑萎缩通常为弥漫性脑萎缩,不一定出现记忆力减退等表现。故一般不用紧张,可以不用治疗。
神经病学专家肖哲曼教授认为,随着年龄的老化,正常老年人出现轻度的脑萎缩,只要不出现记忆力、判断力、计算力、日常生活能力的减退,就没必要因为脑CT或核磁检查出了脑萎缩而紧张焦虑,更没有必要抱着恢复正常的目标到处去看病。
脑萎缩和老年痴呆症是不是一样的啊?
不少老年人看到CT报告单上写着:“脑萎缩”之后,从此满面愁容:我要得老年痴呆了,我将会失去记忆,忘记家人,没有任何生活质量了。真的是这样的吗?脑萎缩和老年痴呆症还真不能混为一谈,因为脑萎缩根本就——不是一种疾病!
痴呆常常伴随着脑萎缩,这种萎缩可以是弥漫性或局灶性的,但痴呆与脑萎缩的严重程度不一定相关。痴呆的早期诊断并不依赖于CT或者磁共振上的“脑萎缩”的表现,更重要的是病史及现代医学逐渐发展起来的生物标志物。生理性脑萎缩不一定会发展成痴呆。但如果某些关键部位如颞叶海马区、前额叶萎缩,则可能出现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性痴呆)症状。
美国研究人员在《神经病学》杂志线上版发表论文称,年轻时保持心脏健康有助延缓脑萎缩,相比那些不在乎心脏健康的人,在年轻时即关注心脏健康并能保持一颗健康心脏者,在人到中年后其脑容量更大。这一结论是研究人员对518名目前平均年龄达51岁的人群长达30年的生理数据和日常行为数据进行追踪、分析后得出的。在研究开始阶段心脏健康状况较好的人,在中年时的大脑平均容量也较高。
对于有脑梗死(即我们说的脑中风,不是脑小血管病)的患者而言,坚持地中海式饮食(提倡蔬菜、水果、鱼、肌肉、坚果、橄榄油),保证睡眠,加强体力及脑力锻炼,是可以预防脑萎缩。
得了脑萎缩怎么办?
➤筛查危险因素:需要去专科医师咨询,了解脑萎缩的原因与危险因素。
➤预防与治疗:根据专科医师的建议进行预防和治疗。通常情况下:
1) 弥漫性脑萎缩可以是生理性,如果没有记忆力等减退,可以随访观察;也可以是病理性,若有记忆力等减退现象,则需要治疗。
2) 局灶性脑萎缩通常是病理性的(需要治疗)。
3) 结合年龄判断脑萎缩,如果萎缩的严重程度与年龄不成比例,需要进一步查找病因(需要治疗)。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老年病科的主任李海聪教授认为,对于脑萎缩,目前并没有很好的解决良策,做好积极的预防工作,让大脑慢慢变老就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TA说,高山:发现了“腔隙”是不是很可怕?百度百科
[2]老同志们被CT吓得不轻,怎么我脑萎缩了?武汉问医
[3] 何育生:脑萎缩会转变为老年痴呆吗?新浪健康
关键词:
-
别被脑CT报告吓坏了,聊一聊腔隙性脑梗死和脑萎缩|专家视角
别被脑CT报告吓坏了,聊一聊腔隙性脑梗死和脑萎缩|专家视角导读有的老
-
怎么洗枣子(怎么洗枣子最干净)|焦点关注
1、首先在盆子里装一半温水,温水以不烫为好,大概在40摄氏度左右,这
-
世界新动态:蜉蝣怎么读(蜉蝣通常比喻什么人)
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蜉蝣怎么读,蜉蝣通常比喻什么人这个很多人还不
-
环球观焦点:北京三院地址(北京武警三院)
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北京三院地址,北京武警三院这个很多人还不
-
证监会发布!1500亿元市场 迎来重磅新规|速讯
公募重磅!投顾新规来袭,解决重投轻顾问题,来看五大看点!详情
-
北京铁路:6月15日起,京津城际、京唐城际等线路运行图有调整|全球速递
京津城际列车部分车次采用重联或长编动车组列车的方式提升运力。此外,
-
蔚来一季度营收106.8亿元,汽车毛利率仅为5.1% 焦点关注
“蔚来预计二季度营收、车辆交付量均下降。”
-
爱旭股份:拟出资24亿元设立山东爱旭
【爱旭股份:拟出资24亿元设立山东爱旭】爱旭股份6月9日晚间公告,公司
-
热浪来袭空调“升温” 行业增长空间可期
根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气象信息,近期,河南省、新疆的部分地区频繁发布
-
首批用户"坐等"提车 吉利银河L7将于6月13日交付 全球聚看点
吉利银河L7将于6月13日开启交付,该车此前已于5月31日正式上市,共推出
-
焦点速看:成长心理室丨中考临近,孩子睡不着怎么办?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金丹丹通讯员朱巍哲整理本期特别感谢杭州市西溪中学老
-
旱碱麦成“名片”迎来丰收 盐碱地特色农业开出“增收花”-全球即时看
央视网消息:眼下,在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旱碱麦迎来了收获期。
-
每日热议!产业观察:自动驾驶技术不断成熟 商业化落地需稳步推进
人民网重庆6月10日电(焦磊)当前,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新
-
2023年6月10日至11日云南省部分风景区天气预报
云南省气象服务中心今天发布的未来24小时省内风景区天气预报晋宁郑和公
-
药流为什么要住院(同房后吃避孕药还会怀孕吗)_全球快看点
药流需要住院吗?1、如果是小月份的药物流产,可以在门诊完成,不需要住
-
全球快报:天津:百米非遗长卷传承大运河宝藏文化
“烈日高照杨柳青,大运河非遗在进行,我把京东大鼓唱啊,是不是唱得很
-
这是梅老板主办方视频中,看到梅西后一人发出“国粹”惊讶声
直播吧6月10日讯梅西与阿根廷队友抵达北京。在主办方发布的视频中,在
-
天天热推荐:率土之滨5*2军营怎么打 率土之滨5*2军营守军的兵力
1 率土之滨5*2军营攻打阵容:5000兵力的主力部队,刘曹孙三武将。2000
-
今日热搜:天键股份(301383)2023年一季报财务简析:营收净利润双双增长
据证券之星公开数据整理,近期天键股份(301383)发布2023年一季报。根
-
每日时讯!(经济观察)高度逼真、手段多样,AI诈骗如何防?
中新社北京6月9日电(记者刘育英)AI(人工智能)一键换脸、AI克隆声音、AI